
身分證可以幹嘛?除了證明身份,還有這些功能!
你是否曾想過:「身分證可以幹嘛?」除了最基本的「證明我是我」之外,這張我們每天攜帶、隨時可能被要求出示的重要證件,其實還有許多你沒想到的功能,不僅能夠辦理各種公務、申請金融服務,甚至還有可能成為你數位生活的關鍵門票。
身分證可以幹嘛?基本功能與日常用途
依照《戶籍法》規定,國民身分證的基本功能是「辨識個人身分」,具有全國通用的法律效力。以下是幾個常見用途:
- 辦理戶政業務:如結婚登記、戶籍遷移、更名等。
- 申辦健保卡、駕照、護照:皆需出示身分證。
- 報稅、申辦補助:例如育兒津貼、租屋補助,皆需身份確認。
- 銀行開戶與金融交易:確保金融機構能正確識別客戶身分。
- 考試、面試報到使用:包含公職考試、入學考試、就業面試等。
那為什麼常常會要求「雙證件」?其實是為了增加身份確認的正確性與安全性,像是搭配健保卡、駕照、學生證等第二證件一起確認,可避免冒名使用或盜用身分的風險。

相關閱讀:身分證在哪裡辦?申辦流程與規則總整理
身分證上寫了什麼?這些欄位你注意過嗎?
臺灣目前使用的身分證,共有多達12個欄位,包括:姓名、性別、出生日期、戶籍地、相片、身分證字號、配偶、父母欄等,被國際媒體譽為「全世界最複雜的身分證」之一。
這麼多資訊,真的都有必要嗎?其實,這也引發不少爭議。舉例來說:
- 隱私外洩風險高:只要影印一張身分證,對方就能看到你幾乎所有的個資。
- 性別與配偶欄是否必要:在性別意識抬頭的今日,有人認為這些欄位應尊重個人隱私與認同。
身分證影本風險:影印前真的要加註嗎?
網路常傳:「影印身分證之前沒加『僅供××用途』,可能會傾家蕩產!」這是真的嗎?
答案是:「加註非強制,但可以降低風險。」 根據內政部說法,目前尚未有明確法律規定身分證影本要加註,但若是擔心個資外洩,可以在影本上註明:
- 僅供銀行開戶使用
- 僅供保險投保用
並可加上簽名與日期,避免他人重複或他用。
相關閱讀:
新式晶片身分證:便利與風險並存
為了數位化、提升行政效率,內政部已計畫推行「晶片身分證」。未來除了實體身分確認外,還可能結合自然人憑證、電子簽章、報稅系統、網路投票等功能。
優點:
- 線上申辦業務更便利,免除臨櫃奔波。
- 可望取代部分紙本證明,如印鑑證明。
風險:
- 資料集中管理,若遭駭恐一次洩露。
- 系統錯誤可能導致身分驗證失敗。
- 若無充分立法與資安保障,恐造成隱私侵犯。
國際比較:
- 愛沙尼亞:全球數位政府代表,晶片卡普及率高。
- 日本:直到2016年才發行全國性My Number Card。
- 美國、英國:無全國性身分證制度,以駕照、社會安全卡為主。
身分證政策爭議:欄位該刪?該留?
對於新式身分證該保留哪些欄位,社會上也有不少討論:
- 贊成簡化者:主張只保留基本識別資訊(如姓名、出生年月日、照片),減少個資外洩風險。
- 贊成保留者:如保留父母欄,能在系統出問題時用於輔助辨識身份。
「身分證可以幹嘛?」不只是證明身分這麼簡單。從辦理日常事務、使用金融服務、甚至是未來的數位生活,每一項功能都與我們息息相關。雖然新式晶片身分證有望提升效率,但也須配合周全的法律與資安規範,才能讓這張卡真正成為便利生活的利器,而非隱私的漏洞。
身分證可以幹嘛常見問題
身分證可以做壞事嗎?
提醒民眾妥善保管身分證明文件,避免遺失被冒用,讓不法之徒有機可趁。 如果冒用或偽變造身分證、提供他人相片或冒名申辦國民身分證將觸犯偽造文書罪責(法令內容如下),請民眾不要以身試法! 勿觸法網!!
身份証可以做什麼?
辦理戶政業務:如結婚登記、戶籍遷移、更名等。
申辦健保卡、駕照、護照:皆需出示身分證。
報稅、申辦補助:例如育兒津貼、租屋補助,皆需身份確認。
銀行開戶與金融交易:確保金融機構能正確識別客戶身分。
考試、面試報到使用:包含公職考試、入學考試、就業面試等。
身分證字號可以隨便給人嗎?
身分證字號不隨便告訴他人
身分證可以借錢嗎?
不可以。 拿別人的身分證借款,除了違法還會面臨刑責外,也沒有任何業者會願意接受申請。
閱讀【更多細節點】點這裡看更多→【讀點】
想了解更多主題系列?點這裡看更多→【讀點生活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