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人提案:國高中上午10點上課是否真能解決睡眠危機?

國高中上午10點上課、4點放學?

最近一個「國高中上午10點上課、下午4點放學」的連署案,短短不到兩週就突破萬人附議門檻,讓教育部不得不回應。支持者認為,青少年普遍睡眠不足,每天清晨六、七點就得起床趕校車,導致課堂上精神渙散;反對者則指出,調整作息恐影響家長接送、補習班課程,以及校務安排。這場爭論迅速在社群平台延燒,「連署改10點上課」成為熱門關鍵字,也成為台灣教育體制改革的一次全民討論。

從生理與心理看學生:睡眠不足的代價

醫學研究早已指出,青少年的生理時鐘晚於成人,如果強迫過早上課,長期會影響專注力與記憶力,甚至增加憂鬱與焦慮風險。支持「連署改10點上課」的學生直言,自己常在第一、二節課還在打瞌睡,成績自然受影響。若能晚點上課,或許能改善學習效率,讓「睡飽的學生」更有精神面對挑戰。

實際生活的考量:補習、交通與父母工時

不過,作息調整也牽動龐大連鎖效應,家長擔心若10點上課,下午4點才放學,接送時間與上班族下班重疊,交通更塞。補習班可能因此延到晚上9、10點,學生回家後寫作業時間被壓縮,反而更累。對於必須兼顧三餐與照顧責任的家庭來說,「連署改10點上課」雖然美好,但實際上卻充滿不確定性。

改10點上課不但父母、學校、政府都有許多考量
改10點上課不但父母、學校、政府都有許多考量

高中校長與地方政府的擔憂

校方角度則更務實。許多高中校長指出,台灣課程安排本就緊湊,延後上課恐壓縮到社團、體育課與晚自習時段。地方政府更擔心交通壓力與治安問題,因為學生若晚間才回家,恐增加校外安全風險。教育局官員直言「學生健康值得重視,但任何調整都必須配套。」

政策流程怎麼走?從連署到教育部回應

依照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規定,提案若 30 日內突破 5000 人附議,主管機關就必須正式回應,目前教育部已表示會蒐集各界意見,並研究國內外案例。不過,即使有萬人支持,「連署改10點上課」仍需經過研議、試辦與立法調整,短期內要全面實行幾乎不可能。

國外也曾有更改上課時間的案例
國外也曾有更改上課時間的案例

國際案例比較與教訓

在美國部分州份,高中曾試行8點半甚至9點才上課,結果顯示學生出席率與學習專注度提高,然而也有案例顯示,晚放學導致課後活動受限,家長與教師反彈,日本與韓國則大多維持早課制,但部分私立學校嘗試過「彈性第一節不上課」,效果不一。台灣若要推「連署改10點上課」,恐怕必須先小規模實驗,再逐步評估。

如果執行,哪些配套措施不可省略?

假如真的調整上課時間,政府必須同步處理交通疏導、補習班課程銜接、家長接送安排,以及校園安全維護。甚至,可能需要推動「線上課程」取代部分早晨時段,或提供「彈性社團時間」,才能減少反彈。否則,「連署改10點上課」很可能淪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。

國高中上午10點上課需要很多配套措施
國高中上午10點上課需要很多配套措施

網友最想問的 6 個FAQ

連署改10點上課是誰發起的?

來自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,由民眾提出並迅速引起回響。

為什麼這麼多人支持?

主要理由是改善青少年睡眠不足,讓學生精神更好。

真的能提升學習成效嗎?

國外部分研究顯示成效正面,但也有副作用,仍需長期觀察。

家長會遇到什麼困難?

接送與工時衝突,以及補習班延後造成晚歸問題。

教育部怎麼回應?

教育部已表示會研議並蒐集意見,但短期不會全面施行。

有沒有國外成功案例?

美國部分州成功延後上課,但也有課後活動被壓縮的問題。

讓學生睡飽,也要讓制度能走得下去

「連署改10點上課」的討論,反映了社會對教育與生活品質的高度關注。支持者看見的是學生的健康,反對者擔憂的是現實的運作。或許答案不在極端的贊成或反對,而在於找到平衡點:給學生更多休息時間,同時兼顧家庭與社會節奏。唯有如此,這場萬人連署才不會只是熱議,而能真正推動教育制度往更好的方向前進。

閱讀【更多細節點】點這裡看更多→【讀點

想了解更多社會系列?點這裡看更多→【讀點社會

分享你的喜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