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44秒奪命!17歲少年狂砍女大生:案發經過、時間軸與社會反思
台灣社會再度被一起駭人的17歲少年狂砍女大生情殺案震驚。台中市沙鹿區一名顏姓女大生,因與17歲駱姓男友談判分手,卻慘遭預謀殺害。兇嫌不僅事先購買30公分長刀,還特意拆掉車牌、借用機車,最後在短短 44秒內狂砍31刀,致命傷多集中在頭頸部,甚至在女友倒地後返回補刀並踹屍,這起案件的殘暴程度與冷血細節,引發社會譁然。

行兇過程曝光 刀刀致命
根據監視器畫面與目擊者描述,顏女原本只是與男友談判,卻在毫無防備下被瘋狂攻擊,兇嫌以揮、砍、刺等方式連續攻擊,顏女雖一度試圖逃跑,但仍被背後刺中倒地,駱嫌甚至折返補刀,最終留下大面積血跡,檢警初步勘驗顯示,傷勢超過30處,其中一半集中在頭頸部,致命性極高。
兇嫌背景與家庭反應
據友人透露,駱姓少年平日涉足廟會,個性衝動,疑似有幫派背景,命案發生後,他先逃往苗栗苑裡,再轉往彰化躲藏,最終被警方查獲。其父親面對媒體追問是否道歉時僅回應「也不願意發生這件事」,態度引發社會討論。由於嫌犯未滿18歲,案件將依少年法庭程序處理,但涉及10年以上重罪,檢方仍可能移送法院依刑事程序審理。

17歲少年狂砍女大生案發時間軸重建
時間 | 事件經過 |
---|---|
08:56 | 顏女外出,隨後返家 |
09:14 | 被駱姓少年約出門 |
09:20 | 談判不成,遭砍31刀倒地 |
09:21 | 兇嫌補刀、踹屍後逃逸 |
15:00 | 警方於彰化旅館逮捕駱嫌 |

家屬心碎、社會呼籲修法
顏女父母接獲噩耗趕至現場認屍,情緒崩潰痛哭,場面令人鼻酸,此案再度引發社會對「情感暴力」與「青少年暴力」的關注,部分民眾呼籲應檢討少年法,避免未成年凶嫌以「保護傘」逃避應有責任,也提醒年輕族群在感情中若有危險徵兆,應勇敢尋求協助。
後續司法與社會觀察
檢警已安排解剖,將釐清顏女確切死因。專家則指出,這起案件不只是單純的情感糾紛,而是青少年衝動、家庭教育與社會網絡交織的悲劇。隨著司法程序進行,全案結果將成為台灣社會在少年犯罪、情殺防治上的重要案例。

閱讀【更多細節點】點這裡看更多→【讀點】
想了解更多社會系列?點這裡看更多→【讀點社會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