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這篇文章會一步步教你怎麼準備避難包,從基本生存裝備,到女性用品、嬰兒物資、寵物飼料,甚至連戰爭情境下該加什麼裝備都幫你想好了。只要準備一次,能幫你在黃金72小時內爭取最大安全與希望。
過去我們以為只有日本人才會準備這種東西,但現在的台灣人,也越來越意識到這一包到底有多重要。尤其是當你身邊有小孩、長輩、毛小孩,甚至你自己是女生,真的有很多細節不是一包泡麵就能解決的。
避難包是什麼?誰需要準備?
簡單來說就是在災難發生時,你可以立刻背著走、保命用的那一包東西。它裡面裝的不是生活用品,而是你能在72小時內活下來、撐到救援到來的基本生存物資。
這不是電影才會用到的東西,也不是只有軍人才需要準備。從花蓮地震、莫拉克水災、高雄氣爆,甚至是台海情勢升溫、軍事演習頻繁,我們都可以看見一件事:當突發狀況來臨,你連回家拿東西的機會都沒有,只能背著包走。
幾乎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避難包,但不同族群需要準備的重點會不太一樣:
你可以想像:一場強震來了,手機沒訊號,超商大排長龍,提款機領不出錢,屋子裡水管破了、沒電沒瓦斯等等,這類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,這時你會希望早就準備好一包「能撐三天」的東西帶在身邊。
這包不一定會天天用到,但只要用到一次,就會是你最慶幸曾經準備過的東西。
而接下來,我們就會從「要準備幾種避難包」、「要裝什麼」、「女性與毛孩該注意什麼」、「甚至萬一中國真的開打怎麼辦」,一一說清楚講明白。讓你不只是「知道避難包」,而是真的開始準備屬於你的那一包安全感。
避難包不是只有一包?這三種避難包類型你都該知道!

想像你在家中吃晚餐時遇到大地震,一邊天花板落塵、一邊燈光閃爍,下一秒手機跳出前往避難所的通知。你有時間慢慢打包嗎?不可能。這時你會希望避難包早就放在玄關,拎了就能衝。
如果你剛好不在家,在車上或辦公室呢?如果沒馬上撤離,而是被困在住家附近好幾天呢?一個避難包,不可能解決所有情境。這就是為什麼,你可能需要不只一包,而是三種避難用途的避難包配置。
📍 擺放建議:玄關/門口附近最易取處
⏱️ 用途:災難發生瞬間快速逃離用
這是最小型、最輕量、最緊急的避難包。目的是讓你在數秒內就能背起來逃出大樓、避開火災、前往避難所。
🔹 內容物建議:
應對這種像「地震」、「氣爆」、「火警」立刻得撤離的狀況,所以不能太大、太重,也不能埋在衣櫃深處找不到!
📍 擺放建議:家中靠牆角落/收納櫃
⏱️ 用途:無法撤離、需在家等待救援時使用
若地震或戰爭後交通中斷、暫時無法撤離,這一包就成了你住在殘屋的救命補給。它不一定要方便背出門,但內容要足夠維持3~7天的生存需求。
🔹 內容物建議:
你可以把它想成是「災後孤島生活包」,幫助你與家人安全度過前線還來不及救援的日子。
📍 擺放建議:後車廂或駕駛座後方置物區
⏱️ 用途:交通封鎖、道路受困或遠地災變用
如果你有在開車或騎車通勤,千萬不要小看「車上也應該放一包」。災難不會挑你什麼時候出門,有時人卡在車上反而最無助。
🔹 內容物建議:
這一包專為通勤族、業務族與家庭出遊族設計。你永遠不知道哪天出門遇上封路、橋斷或地震後長時間滯留戶外。車內空間有限,但這一包能在你卡在高速公路、隧道、封鎖線時幫你多撐一夜甚至三天。
| 類型 | 對應場景 | 放哪裡? |
|---|---|---|
| 緊急逃生包 | 地震、火警、氣爆 | 玄關 or 床邊 |
| 居家避難包 | 停電、封城、隔離 | 客廳、儲藏櫃 |
| 車用備援包 | 路上遇災、臨時卡住 | 車上、後車廂 |
只要分配得當,一旦有事,不管你在家、在外、在車上,都不會兩手空空。
| 族群/身份 | 建議準備的避難包類型 |
|---|---|
| 上班族/學生 | ①緊急逃生包 ③車上避難包(若通勤開車) |
| 家庭主婦/育兒家庭 | ①緊急逃生包+② 居家避難包+毛孩用品 |
| 長輩/行動不便者 | ② 居家避難包為主 必要時由家人協助攜帶 |
| 毛孩家庭 | 所有包都需加入寵物相關物資 |
| 軍事敏感地區(如台北、金門) | 三包都該準備,並加入戰時裝備 |
避難包裝什麼?
當你逃出家門,到了避難所,一看:沒水、沒插座、沒飯吃,連手機訊號都不穩。現場一片混亂,每個人都在搶僅有的資源,你翻開背包,發現裡面不是零食而是能撐過三天的物資,你會多慶幸自己早就準備好了。
準備避難包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:「到底要裝些什麼?」別擔心,這裡教你用12個大類來思考,無論是地震、颱風、停電、戰爭,都能派上用場。避難包不是越重越好,而是越實用越關鍵。我們的原則是:裝得下「基本生存」+「關鍵資訊」+「快速應變」三大重點,幫你撐住前3天、爭取被救時間。

🔸 建議:壓縮包裝、真空小袋最省空間,賞味期限至少半年以上。
🔸 如果全區停電,用手機當手電筒不到半小時就沒電,這些設備能讓你不怕黑、不斷線。
🔸 沒有網路時,廣播是你唯一的消息來源,別太依賴智慧型設備。
🔸 備份身分證明,在受困時向救援單位、醫院、避難所登記時都可能用到。
🔸 重點不是包裝精美,而是一碰傷能處理、一不舒服能穩住。
🔸 髒亂是疾病的溫床,避難所傳染病風險高,保持乾淨是一道防線。
🔸 台灣日夜溫差大,濕冷更耗體力,這些裝備能幫你保住體溫與睡眠品質。
🔸 工具備著,在困境中都是萬能的。
🔸 若是露營風格備包,建議直接搭配野營炊具更彈性。
🔸 寫下來比記在手機裡實在,尤其在壓力與驚慌下,萬一手機沒電更驚慌。
🔸 情緒安穩=行動效率提升,情緒支撐有時比食物更重要
🔸 很多避難所不讓寵物進入,自己準備是你對毛孩的承諾。
特殊專屬避難需求:需要的真的比你想的多
我們常說「避難要公平」,但現實是:災難不等人,能不能好好避難,取決於妳有沒有自己準備。
有可能你到了避難所,現場一堆人,幾乎沒有私密空間,你翻開背包找生理用品,結果什麼都沒有,一旁邊還有人在咳嗽,洗手間大排長龍,身體不舒服卻沒藥吃。如果你是家長,還得照顧小孩、餵奶、換尿布,根本沒有空喘氣。
這不是誇張,而是避難所裡真實會發生的場景。這就是為什麼特殊避難裝備一定要帶好。
🔸 你無法保證生理期不會在災難時來,但你可以保證自己有準備。
🔸 災後空間壓迫、性騷擾風險上升,身體安全和心理安全一樣重要。
🔸 一位家庭的避難包,不只是自己能活下來,而是讓家人也能撐下來。
🔸 避難所裡很少有專為女性設計的醫療空間,自我備藥是唯一穩定來源。
毛小孩也要避難!寵物避難指南讓你不留牠一人
當背著避難包衝出家門,回頭卻看到毛小孩無助地站在客廳裡,耳朵貼著地板發抖、眼神四處找你。牠不會說話,但你知道,牠也很害怕。給所有把毛孩當家人的你:別讓災難發生時,你只能帶著遺憾離開牠。
多數的避難所設計都只針對「人類」,寵物常被拒絕進入,或被迫放在戶外臨時收容。如果你沒準備好,牠就只能忍餓、受凍,甚至走失、被拋棄。你可以提早幫牠準備一包寵物避難包,讓牠在災難中也有尊嚴地活下來。
🔸 建議將食物分成「每日份量包」,災後混亂時不用計量。
🔸 可以在碗或胸背上貼小標籤,寫上姓名+主人的聯絡資訊。
🔸 災後環境不穩,排泄需求不能等,這部分對牠們來說非常關鍵。
🔸 寵物也會焦慮,熟悉的氣味與節奏能幫助牠度過混亂時刻。
對於大型犬或行動困難的貓咪,你可以事先準備:
🔸 如果你住高樓或無電梯,務必事先演練抱牠、背牠撤離的動線與方法。
別等災難來了才第一次讓牠進背包、穿胸背。你可以平常就:
🔸 你準備好了,牠也會更有安全感。
避難去哪裡?你該知道的政府指定避難所與私人撤離備案
我們常說要準備避難包,但很多人忽略一件事,包包背出門之後,要去哪裡?電影裡的主角總有地方能住,現實中的你我,卻可能站在馬路邊,打開手機找不到訊號,眼前學校操場早就滿了,連帳棚都沒得搶。
根據內政部資料,全台各縣市皆有指定災害避難所,常見地點包括:
避難所開設標準,依災情由地方政府判定,不是每一次災難都會開,有開也不代表有床、有熱食、有廁所。
而且大多避難所僅收容「人類」,寵物不一定能進、女性私密空間不足、更別說生理用品可能供不應求。
🔸 所以你不能只知道地點在哪,而是要提前實地走過、拍照記下、甚至跟家人講好災難時的集合點。
🔸 要先實地走過,不然地圖看起來近,走路卻要翻山越嶺,緊急時根本不實用。
以下是你應該提前思考與規劃的私人備案(Plan B):
政府避難所多為「臨時棲身 1~3 天」的過渡空間,不會提供長期住宿與照護。
你需要思考:三天後我去哪裡?是否有親戚家?要不要南下?是否準備好替代住所?
想清楚背著包要去哪裡,就像買保險不只問理賠,更該問「我死了誰來照顧我家人」。
避難包怎麼打包最有效?分層法+背包挑選技巧公開
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想過:「我有買行動電源、有放食物、有備口罩,應該就算準備好了吧?」
結果真的地震來,東西亂塞、找不到、包又重得要命,拎著逃命一公里就喘到不行。避難包不是只靠買齊就夠,打包方式也是相當講究的一門學問。
避難包最重要的條件是:背得動、走得遠、拿得快。
🔸 千萬別用旅行用行李箱、手提袋,災難現場你需要雙手自由,不是一邊拉箱子跑。
背包不是亂塞,正確的分層法能幫你在慌亂中 3 秒找到最關鍵的東西。
🔸 模擬情境:半夜地震,停電,一伸手就能拿燈和手機電,就是上層配置的價值。
🔸 包體最穩定區,適合放重心穩定、非立即拿取的裝備。
🔸 保持下層為柔軟物品,避免走動時撞擊背部。
🔸 特別提醒:外袋不要放太重的東西,避免重心不穩!
🔸 避難包能背、能撐、能撐久才是王道。
整理小技巧
1.用「密封袋/夾鏈袋/透明袋」獨立分類
2.重的物品放背包靠近背部/底部,輕的放上層方便拿
3.常用物如哨子、手電筒、口罩,掛在包外最方便
常見避難誤區與錯誤觀念:這些迷思你中了幾個?
你是不是也想過——「我家樓層高,應該很安全吧?」「我有買保險就好了」、「有手機可以導航,不用怕找不到避難所」。但當真的遇上災難時,錯誤的直覺可能讓人陷入更危險的處境。準備避難包,不只是買東西,更要修正觀念。
高樓雖然不容易淹水,但地震、火災、封電封水時卻是最不便逃生的地方。
電梯常停擺、水塔沒水、樓梯間堆雜物,全都是隱藏風險。
✅ 正確觀念:
即使家裡平常舒適,一旦有撤離警報,務必評估逃生路線與時間。越早撤,越不被困。
災難發生初期,官方資訊可能延遲,避難所尚未開設,你等不到指示就可能錯過黃金逃命時間。
✅ 正確觀念:
事前自己查好避難點、集合地點,有警報就自動啟動撤離計畫。行動勝過等待。
災後斷電斷訊,GPS失準、地圖跑不動都是常見情況。避難所現場可能轉移也來不及更新。
✅ 正確觀念:
事先列印紙本地圖,或把離家最近3個避難點路線記熟。災難時不能只靠手機。
不是每次都是地震,有時是戰爭、疫情、天災連環爆。體力好不代表能解決沒水、沒電、沒糧的狀況。
✅ 正確觀念:
避難包不只是給體弱者,更是給想在不靠別人時也能自保的人。
保險只能事後賠償,不能幫你在災難來時活下來。保險金救不了你當下的命和生活。
✅ 正確觀念:
保險是備案,避難包是命案。兩者都要有、但準備避難優先。
錯!大多數寵物遇災只會嚇到躲起來或原地等待主人,根本不會逃。斷糧後的壓力更可能讓牠們生病或走失。
✅ 正確觀念:
寵物避難包必須與人類同步準備,牠們是你的家人,也是你的責任。
這句話,災難來時最常變成:「早知道就準備好了……」但為時已晚。
✅ 正確觀念:
準備永遠是今天最好,明天可能來不及。別等到新聞上出現你家附近才想動手。
一年一次防災演練,讓你熟能生巧不慌亂
你是否也曾在電視上看到演練畫面,覺得那只是小學生排排站的活動?
但當真正的災難來臨,能冷靜衝出家門、準確找到家人、迅速到避難點的人,通常都做過最基本的事前演練。準備避難包只是開始,用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安全感。
逃難和運動一樣,不熟練會手忙腳亂,熟悉了才不會錯失黃金3分鐘。
演練的重點不是完美,而是發現問題:包太重、找不到鑰匙、家人不在家,都是值得改進的地方。
🔸 演練過程中可設計「中斷任務」──如鞋壞了、手機沒電、雨突然下,強化危機反應能力。
🔸 防災不是一個人的事,有共識的家庭更有生存韌性。
市面上值得關注的防災包品牌與選擇
如何挑選適合你的防災包?
預算導向:若預算有限,小北百貨的基本款足以作為起手包,之後可自行補充配件。
首次準備:想快速上手可選擇黑熊學院 Light 版本,做為引導與學習起點。
日常收納:重視美觀與家居風格,可考慮無印良品的極簡設計。
功能強化:若需應對較嚴重地震或遠足場景,Sterling 或山善的包款內容更完整
避難包準備問題一次解答
經過前面的內容,相信你對避難包的必要性與準備方式已經有了清楚的概念。但即便如此,很多人還是會在開始準備時冒出一些問題:要不要準備兩套?防災包放車上可以嗎?毛孩不給背怎麼辦?
避難包要準備幾包才夠?
建議至少準備3包(緊急逃生用、家用備援、車用備用),分散風險,哪裡遇災哪裡有資源。
避難包可以裝超過10公斤嗎?
不建議超過自身體重的15–20%,以能快速背著跑樓梯、穿街走巷為原則,越輕越好。
黃金或貴重物品要放在避難包嗎?
不建議。避難包是為了生存準備,不是防盜金庫。若要帶,應放少量現金與緊急備用提款卡即可。
避難包放哪裡比較好?
建議放在家門口玄關附近、床邊下方、車內後座/後車廂,務必易取、不會被雜物蓋住。
有養寵物,避難時能帶牠一起嗎?
能,但要事先準備寵物專用避難包,並查詢哪裡有友善避難空間。 台灣部分避難所已設「寵物分區」。
我每次準備避難包都很快放棄,怎麼辦?
先從「72小時生存組合」開始:水、食物、照明、證件、口罩、哨子,只準備這幾樣也比沒準備好!
政府真的會開避難所嗎?會不會人太多進不去?
政府每年都會統計與規劃緊急避難空間,可至防災網站查詢。 建議提前實地走訪+規劃3個備援地點,不只依靠官方。
閱讀【更多細節點】點這裡看更多→【讀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