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非洲豬瘟懶人包!特性、傳播途徑、存活期一次看!

2025非洲豬瘟懶人包來了!台灣中南部的養豬場,數百頭豬隻在幾天內陸續倒下,飼主束手無策、村莊瀰漫著焦慮氣氛,這並非誇張的電影劇情,而是非洲豬瘟(ASF)在亞洲爆發時的真實場景,這場病毒戰爭,沒有聲音、沒有煙硝,卻會讓整個產業瞬間停擺,2018 年中國確診首例非洲豬瘟,短短一年蔓延全境,越南、菲律賓、韓國、印尼等國也相繼失守,數以千萬計的豬被撲殺,台灣雖然成功防堵,但地理上與疫區接近,加上人員、物資、郵包往來頻繁,讓政府長期維持最高防疫層級,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類,但卻能讓人類失去豬隻與豬肉製品,對台灣而言這是一場守護民生、守護經濟與國家形象的戰役,從邊境的海關人員,到養豬場的第一線業者,再到餐桌上的每一位消費者,我們都是這條防線的一部分。

一、什麼是非洲豬瘟?

非洲豬瘟(African Swine Fever, ASF)是一種由非洲豬瘟病毒(ASFV)引起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,只會感染家豬與野豬,不會感染人類或其他動物,這種病毒最早於 1921年在非洲肯亞被發現因此得名,ASF病毒屬於非洲豬瘟病毒科 (Asfarviridae),是目前唯一已知感染脊椎動物的DNA型節肢動物病毒,它的基因結構極為穩定且複雜,因此難以研發疫苗。

感染後,豬隻通常會出現高燒、食慾不振、皮膚出血點、耳緣發黑、流產、步態不穩等症狀,潛伏期可短至3天,嚴重時在5–10天內死亡,其死亡率可達90–100%,目前全球尚無有效疫苗或治療方式,目前唯有防堵傳入與立即撲殺是唯一手段,這也是為何各國都將ASF列為法定動物傳染病。

二、非洲豬瘟如何傳播?

與新冠病毒不同,非洲豬瘟不會經由空氣在人與人之間傳播,它主要依靠接觸傳染與物品攜帶擴散,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資料,ASF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:

  1. 直接傳染:健康豬接觸感染豬的血液、分泌物或排泄物。
  2. 間接傳染:受污染的人員衣物、車輛、飼料、器具。
  3. 經廚餘傳染:最常見途徑之一,若以含有感染豬肉的廚餘餵豬,病毒就會進入豬群。
  4. 野豬與蜱蟲傳播:在歐洲與非洲部分地區,野豬或軟蜱為主要宿主。
非洲豬瘟傳染途徑
非洲豬瘟傳染途徑

這些傳播方式導致病毒極難根除,即使疫情受控,只要殘留病毒的器具、冷凍肉品未被銷毀,就可能重新爆發疫情。

三、從環境數據看病毒有多頑強?

非洲豬瘟病毒極度耐冷耐酸鹼,能在環境中潛伏數週乃至數年。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與農業部防檢局公布的監測資料,以下為病毒在不同環境的存活時間與特性。

環境/物質 病毒可存活時間
冷藏豬肉(約 4°C) 約 100 天
冷凍豬肉(–20°C) 超過 1000 天
豬舍環境(乾糞、牆面、地面) 約 30 天
血液、分泌物中 數週至數月
環境酸鹼值 (pH) 在 pH 4–10 間皆可存活

這些數據代表即使感染豬肉被冷凍出口多年,仍可能在解凍後具有感染力,因此台灣嚴禁從疫區攜帶任何豬肉或肉製品入境,違者最高可罰100萬元,邊境查緝的嚴格程度已達行李開箱率最高紀錄,桃園機場檢疫犬每日嗅聞超過千件郵包、旅客行李,確保任何一片肉乾都不會成為防線破口。

四、為什麼台灣政府如臨大敵?

台灣防堵非洲豬瘟的行動,幾乎堪稱亞洲典範,自從2018年中國確診疫情以來,台灣即啟動「中央災害一級應變中心」,由行政院層級統籌跨部會協調,涵蓋農業部、交通部及海巡署與海關單位,這場防疫戰的第一道防線,就是邊境檢疫,每一件郵遞包裹、每一個入境旅客的行李,甚至是手提的小點心,都可能成為病毒載體,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設立的「豬瘟邊境管制措施」包括:

  • 在桃園、松山、高雄、台中等國際機場設置檢疫犬與X光檢查站
  • 對入境旅客的肉製品違規行為開罰,初犯20萬元、再犯100萬元
  • 查緝國際郵包、海運貨櫃、跨境電商小包。

除此之外,海巡署與漁業署聯合巡查海岸線,防止走私肉品登陸;同時各地農業局建立防疫網格圖,一旦通報疑似病例,能在24小時內完成採樣與緊急封場,這些看似嚴苛的政策,背後其實是深刻的教訓,2019年越南疫情初期,僅一週就有超過10萬頭豬遭撲殺;菲律賓更因疫情波及,國內豬肉價格翻倍、民生成本飆漲,對台灣來說,若疫情進入島內,豬肉產業恐面臨千億元損失、出口市場全數關,因此政府不惜動用高罰鍰、高密度檢疫,就是為了守住「亞洲唯一乾淨豬國」的地位。

五、養豬業者怎麼預防?

非洲豬瘟最怕的不是病毒而是鬆懈,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出,場內防疫的重點是「生物安全三級管理」:

  1. 場外防線(外圍區):設置警示圍籬、禁止外人進入,所有車輛須經高壓水柱與消毒池清洗。
  2. 中間區(過渡區):人員進出前須換裝、洗手、腳踏消毒墊。
  3. 場內區(乾淨區):僅限飼養人員進入,器具固定使用,避免交叉感染。

政府也明定「禁止廚餘餵豬制度」全面上路,除部分經熱處理許可場外,皆須改用飼料餵養,這是阻斷病毒傳入最關鍵的政策之一,希望養豬場可以做到:

  • 每日記錄豬隻健康狀況,若有異常(高燒、出血斑、突然死亡),立即撥打1922或地方動防單位通報。
  • 養豬業者自中國大陸返台時需消毒及隔離1週。
  • 因無藥物或疫苗治療,感染豬隻需直接撲殺。
  • 航空及郵輪公司應將廚餘殘渣銷毀。
  • 加強場內外鼠蟲防治、養豬場內餵飼廚餘須符合蒸煮熟安全條件。
養豬業者怎麼預防預防方式
養豬業者怎麼預防預防方式

這些措施雖增加營運成本,但若因此換得全島零疫情,對業者而言是最大保障,許多養豬戶更自發組成「豬農防疫聯盟」,共同購買消毒劑、監測周邊野豬活動軌跡,形成民間版防疫網。

六、民眾吃豬肉會不會有危險?

非洲豬瘟只感染豬隻,不會感染人類,也不會透過食物造成健康風險,不過若民眾將含病毒的肉品或餘料丟入廚餘系統,卻可能「間接幫病毒回到豬群」,因此政府呼籲民眾可以配合做到:

  • 外出旅遊時勿購買或寄送豬肉製品,尤其是來自疫區的香腸、火腿、肉乾、月餅。
  • 食物廢棄物應依規定丟棄,不要讓廚餘流入餵豬系統。
  • 家庭烹調確實加熱,根據防檢局建議,烹煮至70°C以上、維持30分鐘以上,即可完全消滅活病毒。
民眾也需配合防堵非洲豬瘟
民眾也需配合防堵非洲豬瘟

台灣的豬肉經過屠宰與檢疫程序後,供應市場的產品均為安全可食,消費者更可透過包裝標籤查驗「產地」與「動物產品追溯條碼」,確保購買來源透明安心。

台灣非洲豬瘟疫情最新狀況

2025年10月台灣在防疫多年且被列為「非疫區」的地位正面臨重要考驗,10月22 日,政府於臺中市梧棲區一養豬場通報疑似非洲豬瘟案例,該場死亡豬隻經採樣檢驗後初步驗出核酸陽性反應,並於10月25日完成病毒分離確認,為台灣首例豬隻中檢出非洲豬瘟病毒。

政府迅速啟動多項緊急應變措施,包括自10月22日12時起全國豬隻暫停運送與屠宰至少五天、全面禁止廚餘養豬、立即釋出一個月冷凍豬肉庫存以穩定供應。為防止疫情擴散,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出目前與該案例相關聯的養豬場已達40家,第一輪疫調覆蓋率達約80%,至目前尚未發現其他豬場檢出病毒陽性。

儘管爆發案例,但台灣的豬肉供應目前仍獲政府保證無短缺風險,農業部表示,國內現有冷凍豬肉庫存量可供應一個月消費需求,同時暫停對外輸出豬肉,以優先保障國內市場。

台灣目前的防疫措施
台灣目前的防疫措施

關於非洲豬瘟懶人包的6大FAQ

吃了感染非洲豬瘟的豬肉會被傳染嗎?

非洲豬瘟病毒不會感染人類,但若感染豬肉或肉品殘渣被當作廚餘餵豬,可能造成豬隻間的感染擴散。

非洲豬瘟病毒能被加熱殺死嗎?

只要加熱至70°C並持續30分鐘以上,即可有效滅活病毒。完全煮熟的豬肉或肉製品是安全的。

病毒在冷凍或豬舍環境中能存活多久?

在冷凍豬肉中可存活超過1000天,在豬舍環境中約可存活30天,因此養豬場的清潔與消毒極為重要。

為什麼台灣政府要開設「一級防疫指揮中心」?

因為一旦非洲豬瘟進入國內,將造成全面撲殺、肉品出口禁令與嚴重經濟損失,為防止疫情擴散,政府必須以最高規格應對。

消費者該如何確保食用安全?

應選購合法屠宰、產地可追溯的豬肉產品,烹調時充分加熱,不購買或食用來歷不明的豬肉與肉製品。

如果發現死豬或可疑肉製品該怎麼辦?

請立即撥打防檢局防疫專線1922或聯絡地方動物防疫單位,切勿自行掩埋或丟棄,以免病毒擴散。

防疫不是距離而是責任

非洲豬瘟的防堵行動,並不只是一場政府的戰役,而是一場全民的信任工程,它讓我們明白,防疫的真正力量,不只是技術或設備,而是每個人願不願意遵守規則的決心,當旅客願意主動申報、養豬場願意強化防護、消費者願意支持合格肉品,這座島嶼就能繼續保持零疫情的榮耀,守住一塊肉,就是守住整個產業的命脈,而這條防線從你我開始。

閱讀【更多細節點】點這裡看更多→【讀點

想了解更多生活系列?點這裡看更多→讀點健康】【讀點星座】【讀點優惠

分享你的喜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