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骯髒15國」美國點名台灣,川普對等關稅政策衝擊國產車
美國總統川普將在4月2日加徵「對等關稅」,美國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特別點名「骯髒15國」(The Dirty 15 Country)是對於美國貿易量大且徵收高關稅的國家。近日傳聞台灣可能被列入名單之一,引發國內貿易市場關注。知名產業與財經分析師陸行之指出,若美方對台祭出對等關稅政策,台灣汽車產業恐怕會首當其衝。
「骯髒15國」完整名單?台灣是美國的好夥伴?存在不公平貿易?
日前,Scott Bessent 在接受《Mornings with Maria》節目專訪時表示,針對美國商品課徵高關稅的國家,美方將以等額或更高稅率進行反制,這就是「對等關稅」(Reciprocal Tariffs),目前將優先針對貿易額龐大的15個國家實施該政策,完整名單將在4/2公布。

台灣、美國的雙邊經貿關係密切
美國媒體《路透社》於19日公布「美國15大貿易夥伴」的圖表,當中也包含了台灣。台灣公認為美國的「貿易好夥伴」,然而外媒引用世界貿易組織(WTO)的數據統整出的這篇報導,卻讓台灣陷入「骯髒15國」的推測之中。
台灣及美國在軍事、科技等方面,特別是半導體產業供應鏈,有密切合作關係。根據圖表顯示,美國目前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為2.2%,而台灣則為2.8%。在「簡單平均關稅稅率」方面,台灣高達6.5%,遠高於美國的3.3%。因此,台灣和美國雖然是長期戰略夥伴,但仍然可能因貿易量大與稅負較高,被列入川普關稅政策的關注名單之中。

台美兩國貿易之間的公平性,事實為何?
不過,在「加權平均關稅稅率」方面,美國目前為2.2%,台灣僅為1.7%,此數值更能反映美國企業在進口國外商品時實際承擔的關稅水平,加權平均值高於2.2%的國家,才更容易成為川普「對等關稅」的課稅對象。
簡單來說,台灣對美出口雖然有順差,但相比中國、越南、印度等國,貿易量不大。且台灣出口商品多半是美國需要的高科技產品(像晶片、電子零件),美國需要台灣的半導體!而且,在地緣政治上,台灣還是美國的「民主盟友」,川普既然支持採購台灣半導體,就不太可能認為台灣「占美國便宜」,而加以課徵「懲罰性關稅」。
台灣給美國進口車的高額關稅,恐造成國產車出口美國「對等」實施
然而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「不公平貿易」卻可能發生在美國進口台灣的商品。陸行之表示,台灣對於進口燃油車所徵收的關稅為17.5%,還要加上25~30%貨物稅、5%營業稅,總稅負高達55%到61%。如果車價超過300萬元,還要再加10%的奢侈稅。
台灣對進口車課徵高關稅,讓美國車變得貴鬆鬆,是為了保護國產車的市場競爭力,但在全球貿易趨勢中顯得落後,也可能成為美國政府的「特別關注」理由。那假設川普政府對台灣課徵「對等關稅」,台灣就能買到更便宜的美國車,就會衝擊到國產車銷量。
「骯髒15國」台灣被列入名單?可能性不大,侮辱性極強
雖然,客觀來看,美國川普政府對台灣課徵「對等關稅」的可能性不高,但台灣輿論對於「骯髒15國」的評價,就像被美國洗臉一樣。但幽默的台灣網友,最擅長自嘲,「請 TSMC(台積電)幫忙喬一下關稅」、「原來美國已經認同台灣已經是國家」等說法,也反映「美國對台灣的認同」,讓我們總處於國際政治與經濟的夾縫之中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