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日職》魚雷球棒首轟出爐!投打天秤將失衡?專家:恐怕沒那麼簡單
魚雷球棒首轟出爐,從大聯盟春季爆紅的話題裝備「魚雷球棒(Torpedo Bat/トルピードバット)」,如今正式登陸日本職棒。日本火腿隊強打少年清宮幸太郎在5月6日的比賽中,首度實戰使用魚雷球棒就敲出全壘打,成為日職史上第一位以「魚雷球棒首轟」的選手,為這支新型球棒在亞洲市場拉開序幕。

但這項「新武器」是否真能扭轉日本職棒長年「投高打低」的趨勢,抑或只是曇花一現的話題泡沫?球界與媒體看法不一。【讀點體育小編蔡桃貴/編輯】
魚雷球棒首轟出爐!清宮瞄準內角速球轟出代表作
清宮幸太郎這發象徵性的魚雷全壘打,來自歐力士王牌山崎颯一郎手中,球種是左打者的內角高角度速球,從打者視角觀察,是最容易「被擠壓」的位置之一。
而正是這樣的情境,恰恰印證了前讀賣巨人監督高橋由伸日前對魚雷球棒的評價:「即使感覺被擠壓,但球還是會飛得遠。」
清宮本身就具備不錯的長打能力,魚雷球棒是否只是「加乘效果」,尚難定論,但其象徵意義無疑點燃了日職對這款新球棒的好奇與討論熱潮。

魚雷球棒威力在哪?左打者特別有感
根據高橋由伸與其他實測者分析,魚雷球棒的設計在對付「內角速球」時更具穿透力,擊球即使沒打在甜蜜點,也能帶出足夠飛行距離,對左打者來說特別有感。
但若對手改投外角球,魚雷球棒的優勢將不易發揮。球棒頭部偏細的設計,在外角球接觸點偏離時,反而容易失去力量集中。
📌 實戰回顧:清宮這發「魚雷首轟」正中九宮格內角高位(1號),擊球仰角與力量完美釋放,絕非單靠球棒之功,也是一場「天時地利人和」的擊球。
魚雷≠萬靈丹?打者風格適配才是關鍵
魚雷球棒並非每位打者都能駕馭得宜。例如埼玉西武隊的源田壯亮曾在實戰短暫使用魚雷球棒,但僅一打席後就換回原棒。原因在於源田屬於「短打戰術型」選手,重擊出球與提升擊球率是他的強項,並不倚賴長打火力。
同樣情況也出現在阪神虎的森下翔太與佐藤輝明身上。兩人在賽前練習曾試打魚雷球棒並敲出全壘打,但礙於球團保守文化與現有擊球習慣,並未在正式比賽中使用。
投手反制策略出爐 低角度外角球成新解方
魚雷球棒對內角球威力強大,但並非沒有破解方法。日媒指出,投手若能精準投出外角低位球種,如低角度二縫線或噴射球(シュート系),能有效讓打者擊球點偏離,產生滾地球或弱擊出局。
📌 案例分析:
- MLB初期爆紅的**Jasrado Chisholm Jr.**也曾被視為魚雷代言人,但投手開始投外角刁鑽速球後,魚雷火力明顯消退。
這說明魚雷球棒不會一勞永逸地顛覆投打平衡,而是成為另一項配球博弈的新變數。

產品供應與制度面挑戰 導入難度仍高
雖然魚雷球棒已被日本職棒聯盟認可,但日媒指出,若要全面普及,仍有三大實務挑戰:
- 製造與供應鏈不足:目前日本國內製作魚雷球棒的職人與工廠數量稀少。
- 球隊年度合約已定:多數球隊在春訓前就已確認用棒名單,臨時更動困難。
- 球員習慣不易改變:多數打者長期使用同一類型球棒,稍微改變手感或重量都會影響擊球節奏。
改善「投高打低」?日媒:不如先推DH制度
關於魚雷球棒能否成為扭轉「投高打低」的救世主,敢言媒體《デイリー新潮》一針見血表示:「與其期待一款球棒改變生態,不如中央聯盟儘快導入DH制更實際。」
目前央聯依舊沿用傳統讓投手上場打擊,打擊效率自然受限。若能全面推動指定打擊制度,引進更多專職強打者,可能更能拉抬整體火力數據,對聯盟商業價值也將有所助益。
魚雷球棒是奇蹟還是話題行銷?日職仍在觀望中
魚雷球棒確實為打者帶來新選項與討論焦點,清宮幸太郎的首轟成為象徵性起點,但接下來是否能掀起連鎖反應,還得看更多實戰數據累積。
投手會學著破解、捕手會改變配球、球隊也會評估風險與回報。
魚雷球棒能否成為真正顛覆性工具?還是只是棒壇「矽谷泡沫」般的話題操作?目前為止,答案仍是個未解的問號。
閱讀【更多細節點】點這裡看更多→【讀點】
想了解更多日本職棒體育賽事主題系列?點這裡看更多→【讀點體育】